最新动态Position

你的位置:顺盈娱乐 > 最新动态 > 贵阳乡野偏远峡谷, 有一个美丽的地缝景点, 废弃至今令人惋惜

贵阳乡野偏远峡谷, 有一个美丽的地缝景点, 废弃至今令人惋惜

发布日期:2024-06-14 21:35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贵阳乡野一个深邃的峡谷之中,有一个美丽地缝,狭窄处不到1米,溪流、瀑布、跌水漂亮,峡谷顶部遗存碾坊,悬崖半腰遗存水利沟渠。

一路上,黔程走过水东宋氏土司建于明初时期由贵阳退往底窝的“紧急退路”,欣赏古道古桥,寻访一座300多年历史川主庙,最后抵达峡谷。

一、下坝古道·普渡桥

01.水东土司“紧急退路”

明洪武四年(1371),水西宣抚使霭翠、水东宣抚同知宋钦归附大明。

洪武五年(1372),朝廷任命霭翠、宋钦同为贵州宣慰使,建宣慰司署(今贵阳喷水池附近),将水西、水东衙署迁往贵阳城。

同时,朝廷命霭翠、宋钦家属同迁贵阳,霭翠家属从大方迁居贵阳城北的泽溪(今贵阳宅吉路),宋钦家属从开阳迁居贵阳城中。

由此,朝廷将水西、水东土司全部控制在贵阳城,两家土司若有任何不轨之举,贵州都指挥司(今贵阳都司路上)大军随时可以出动。

为进一步达到水西、水东之间相互制约目的,朝廷将霭翠、宋钦同封为贵州宣慰使,实力更为强大的水西安氏排名在前、掌印;但在贵阳境内,水西所依仗的“水外六目”实力却又远不如在贵阳已耕耘数百年的水东宋氏。

水东宋氏对朝廷布局自然心知肚明。

于是,宋钦在贵阳城外(今乌当云锦庄)修建庄园,看似让自己在此养病,实际上是把这儿作为水东土司的“离宫”。

宋钦命同宗宋德茂(宋景阳第三个儿子宋存忠后裔)任底窝马头,并代管其他5个马头,重点打造底窝坝(今开阳马头寨)。

宋钦生病后,其子宋诚年幼,由妻子刘淑贞摄政,刘淑贞也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。

刘淑贞和奢香为扳倒贵州都指挥使马烨,共同觐见朱元璋并承诺修建驿道。

刘淑贞扩建完善了贵阳过水东(今开阳)到草塘(今属瓮安)、容山(今湄潭)、偏桥(今施秉)的湘黔交通大动脉。

与此同时,刘淑贞又建造了由贵阳过云锦庄、喇平宣抚司一线,最终到达底窝马头的“紧急退路”,底窝成为水东土司最重要的大本营。

明洪熙元年(1425),刘淑贞之孙宋斌又在洪边寨(今乌当新添寨)大兴土木,建“离宫”,水东土司的权力中心就由贵阳转移至洪边寨了;明末贵阳建外城,城门之一的“洪边门”就是得名于此。

这条由宋钦、刘淑贞及宋诚、宋斌祖孙三代共同打造的贵阳—洪边寨—云锦庄—喇平宣抚司—底窝马头的紧急退路,见证了明初朝廷与水东土司之间既彼此信任又暗自防范的格局;幸运的是,朝廷与宋氏互不相负,200多年来,这条退路其实并没有用上。

直至明朝末年“奢安之乱”爆发。

明天启年间,水东土司宋万化在水西土司“协裹”之下对贵阳“十月围城”,最终被杀身亡。

其后,宋万化之子宋嗣英擅袭宣慰使,依靠底窝坝等地,又坚持了9年之久,失败后也被杀;水东土司最终被废除,直辖十二马头改土归流,置开阳县。

宋嗣英的弟弟宋世杰则隐居于底窝坪寨,后代繁衍至今;水东土司重点打造的底窝坝,终究还是发挥了作用,为水土宋氏保存了直系血脉。

历史并不会轻易为人所设计,宋钦、刘淑贞、宋斌等人最不愿见到的事情终究发生,也非他们所能预见并左右的了。

02.下坝古道·普渡桥

如今,这条水东宋氏紧急退路只剩下大山村、普渡桥、云盘山、擦耳岩等段,全长约5公里,宽处2米,窄处0.4米。

这一段遗存古道,是在水东土司组织下,由喇平宣抚司与辖内民众所建,因主要位于乌当下坝镇,所以一般称为“下坝古道”,是贵阳市级文保单位。

下坝古道

在大山村,普渡河注入南明河。

明末时期,普渡河渡口处建有一庙,供奉观音菩萨,由观音“慈悲为怀,普渡众生”妙法,得名“普渡庙”。

古时河流渡口,多供奉有观音菩萨,以保佑过河众人舟楫平安;普渡两字,普遍意义上是指渡众生抵达人生彼岸,用于渡口时,自然就有了安全渡河的特定含义了。

因西南之地普遍有灌口二郎水神信仰,普渡庙内也供奉灌口二郎,所以普渡庙也被称作“二郎庙”。

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),下坝乡民筹资在普渡河上修建石桥,因普渡庙/二郎庙的缘由,称为普渡桥或二郎桥。

如今,普渡庙/二郎庙早已消失不见,普渡桥却完整的保存了下来。

普渡桥为单孔石拱桥,巨大条石建成,长度超过20米,宽近8米,高约17米,横跨普渡河上,高大雄伟。

普渡桥

普渡桥

桥面两侧为护栏,护栏为石板与石柱并列衔接而成,石柱上石雕众多,形态丰富,为猴头、南瓜、海螺、桃子、官帽等造型,非常难得。

护栏

遗憾的是,因下游修建了一个小水电站,水位上涨,水量大时几乎漫过桥面,因此河水变得脏乱不堪。

普渡桥两侧,下坝古道保存完好。

普渡桥正对面南明河右岸山上,新修一座佛教寺院,并非以前的普渡庙,而是“佛山寺”,黔程估计其前身是下坝川主庙。

我2021年曾去佛山寺一游,当时还为未完全建好,三年来没有再去过,不知如今开放了没有?

二、水神信仰·川主庙

01.水神信仰

秦惠文王六年(前319),西南之地巴国与苴国联盟,攻打充国;充国则与蜀国结盟,于是四国混战。

秦惠文王九年(前316),巴国失利;盟友苴国位于今陕西南部汉水上游,紧挨秦国,于是派使者向秦国求救。

秦惠文王赢驷有心攻打蜀国,但又担心大军过秦岭劳师伐远,被韩国乘机攻打(韩国通过申不害变法一度比较强大),因此犹豫不决,于是召集张仪、司马错二人共同商议。

作为连横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,张仪建议攻打韩国,迫使韩国同秦国连横,以破诸侯合纵。

而司马错则认为,攻打韩国,必然会导致诸侯(尤其是韩魏赵三国)合纵抵抗秦国,建议攻打蜀国。

司马错说:“得蜀则得楚,楚亡而天下并矣”。

秦惠文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,这也是张仪少有的辩论失败案例。

同年秋,司马错与张仪等率军出兵攻打蜀国,葭萌(今四川广元)一战中,大败蜀军,蜀王逃往武阳(今四川彭山东)。

十月,秦灭蜀国,然后顺势灭亡充国、苴国、巴国,取得巴蜀之地!

由此可见,小国之间报团取暖的重要性;如果内讧的话,其结果往往是被团灭!

秦昭襄王二十七年(前280),司马错从蜀地进攻楚国,夺取了楚国的黔中郡(今贵州东部及湖南西部),并迫使楚国割让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之地,实现了由蜀攻楚的战略目标。

秦昭襄王五十一年(前256),李冰任蜀郡太守。

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,鉴于成都平原在雨季为洪涝所害,旱季时又为干旱所误,于是带领其子,在岷江修建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;由此,成都平原成为了旱涝保收的丰饶之地。

在都江堰建成之前,“天府之国”指的是秦国境内的关中平原;都江堰建成之后,“天府之国”的桂冠就转移到了成都平原。

秦国自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以来,国策为“耕战”二字而已,连横其实是对外手段罢了。

因占据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两大粮仓,一举奠定了秦国强大的经济基础,自秦孝公嬴渠梁至秦庄襄王嬴楚,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,终于一统天下,成为千古一帝!

李冰修完都江堰后,又到洛水修建水利,病逝于此,葬于今四川什邡市洛水镇章山之上。

蜀地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,在洛水旁边修建庙祠祭祀;后来又在都江堰修建了二王庙,祭祀李冰父子;李冰被奉为灌口神,尊称为“川主”。

这就是四川灌口神信仰的来历,因为西南多被水患所害,李冰父子信仰逐渐遍及西南诸省,多地塑像供奉。

明清时期,川人外出经商,报团取暖,多建有川主庙,正殿供奉李冰父子,作为省籍同仁共同尊奉的神祇和精神图腾。

当然,这种性质的川主庙其实是四川会馆,与庙祠意义上的川主庙区别很大,不过主殿供奉的都是李冰父子,概莫例外。

黔程按:灌口神信仰还有一种说法,即隋朝嘉州(今乐山)刺史赵昱斩杀犍为水蛟作乱,后人立祠相祭;赵昱行二,人称二郎,故后人尊为灌口二郎。黔程比较认同灌口二郎为李冰父子的看法。

02.下坝川主庙

下坝川主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4),何人所建、因何而建则不详。

黔程猜测:下坝川主庙前身可能就是普渡河边得普渡庙/二郎庙,因为下坝川主庙内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和李冰父子;也许是因为普渡庙/二郎庙毁坏后,下坝村民筹资请于宋二寨吧。

因为川主庙内供奉有观音菩萨,后来也被叫作“佛光寺”;经过乾隆、同治、光绪年间多次增建、维修,终成规模宏大的释道合一寺庙。

川主庙主殿前是一个巨大的石质莲花宝座,宝座中间为石刻“双龙抢珠”;估计以前宝座上端坐的是观音菩萨。

莲花宝座

右侧是一个圆拱形朝门,门额上有“阆苑名区”四字;上方又有“日”“月”两字,中间为一个太极八卦图案。

阆苑:也称阆风苑,传说是昆仑山之巅西王母居住的地方,后来引申为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
有意思的是,四川南充阆中市素有“阆苑仙境”“巴蜀要冲”之美誉,而下坝川主庙又有为四川移民后人所建的说法,所以门额“阆苑名区”四字就有了双重的含义。

朝门-正面

朝门-背面

莲花宝座的后面是正殿。

遗憾的是,主殿屋柱为虫所蚀,因此现在搭建了许多梁柱,以支撑大殿。

正门门柱石上,雕刻有雌雄两头石狮,造型优美、可爱,虽是清代作品,但却有明末时期贵州石狮遗风。

大殿构件上有许多精美图案。

如山墙外侧为宝瓶莲花石刻,顶部则为精美彩绘图案;而正门上方,则有很多有关《封神榜》人物木刻。

石刻图案

木雕图案

大殿正脊檩木是一根巨大整木,中间绘有太极八卦图案,左边“川主殿”三字说明此寺原为川主庙,右边“大清光绪十年”则说明了大殿重建时间。

正脊檩木图案与文字

由此可以判定,主殿原为“川主殿”,供奉李冰父子;改为佛光寺后,就变成了大佛殿,供奉释迦摩尼佛。

大殿后面是观音殿,供奉观音菩萨;观音殿旁边是川主殿,供奉李冰父子;我就不一一描述了。

观音殿

川主殿

如今川主庙/佛光寺的屋柱被虫所蚀,已难以修复,所以才在普渡河与南明河交界处重建佛光寺吧。

三、白水河古桥

下坝镇下坝村132县道公路右侧下方白水河上,有一个很特别的古桥。

古桥为单孔石拱桥,高大雄伟,最为奇特的是,单孔石桥的桥面上,又有平行的两孔石桥,形成了桥上桥的奇观。

站在古桥桥面上,上游方向是修建于不同时期的两座公路桥,由此形成三桥并列的景观。

两座公路新桥

为何会在古桥的桥面上又建两孔小桥呢?

黔程猜想:一次山洪爆发,洪水超过了单孔桥桥面,导致无法通行;幸运的是,古桥非常坚固,没被洪水冲毁;鉴于古桥如此坚固,后来人们就直接在桥面上再建了两孔桥;如此,洪水再来,也不会影响通行了。

四、巴喇谷景区

巴喇谷景区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喀斯特景区,峡谷、地缝、瀑布,还有古桥、古碾、水利沟渠等人文遗迹。

遗憾的是,巴喇谷已经成为了一个废弃景点!

开车到达目的地后,有一个大停车场,需要交纳停车费。

沿着小道往南明河边走,快要进入景区时,可以看到一个单孔石拱桥,名字叫“高桥”。

高桥

高桥造型古朴,拱券优美,结构坚固,在新公路修建前,用作公路桥。

高桥位于贵阳到底窝坝的交通要道上,通过和景区内当地摆摊的大嫂聊天得知,此桥最起码已有约两百年历史了,或许与普渡桥大致建于同一时期吧。

景区是一个峡谷地缝,狭窄处不过1米左右,是真正的“一线天”,步入其中,空气清新,沁人心脾。

可惜的是,我去游玩时是2022年4月,水质略显浑浊。

峡谷

一线天

继续前行,走到一瀑布处。

瀑布由左侧石壁倾泄而下,远远的水雾就已扑面而来,因为天气尚冷,我心里犹豫,是否继续前行。身边两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已经打了退堂鼓,折返而回了。

我决定勇闯瀑布,即使打湿衣服。

瀑布

站在瀑布前方,我用手机照了几张照片,很快手机屏幕上就沾满了水雾。

经过瀑布后,回照了一张照片,从这个角度来看,瀑布更美。

瀑布前方,又有一个小瀑布,此处溪流已经变得清澈了。

小瀑布

走出“一线天”后,峡谷变得开阔,溪流已不再湍急,由此形成了许多漂亮的跌水景观。

跌水

继续上行,走到一个古碾处,回望来路,下方就是峡谷,远处白色石壁犹如刀削斧劈一般;水碾石质架构清晰可见,中间水车只剩残木,而碾房却早已不存了。

碾坊遗址

水碾

终于到达峡谷溪流最高处,人们在此拦坝蓄水,视野开阔,河水岸边一些游玩的人在此闲坐,吃着零食。

如果继续前行的话,应该可以到达前面村寨,我因时间关系,就没有继续前行了。

我没有原路返回,而是顺着一条人工修建的水利沟渠走。

这条沟渠是在半山腰上开凿而成,引水灌溉下游农田;如今种田的人已很少,沟渠缺少修葺,水流很缓,差不多也废弃了。

沟渠外侧是比较陡的斜坡,有些地方还是比较危险;斜坡的底部,就是巴喇谷峡谷了。

站在沟渠上,我看到了巴喇谷峡谷中最大那条瀑布的上游,也是一个钙华瀑布。

钙华瀑布

顺着明显的小路,一路下行,最后到达巴喇谷景区入口不远处,这是一个较大岩厦,左边前往“一线天”,右边就是上山到沟渠的路。

巴喇谷风景优美,游玩也不太累,值得一游!

黔程按:之所以把这些景点放在一篇内介绍,是因为这些景点均在下坝镇一条线上,加上黔程上一篇游记中所介绍的喇平宣抚司衙署遗址和万民沾恩碑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一天之内全部游完,这样就不会走冤枉路了。不过,我却是多次游玩的,特此说明。

附:本文景点地址

01.下坝古道·普渡桥: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大山村;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02.下坝川主庙: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宋二寨;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03.白水河古桥: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下坝村(132县道白水河桥下游)。

04.巴喇谷景区: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岩山村(可导航)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顺盈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